1月10日,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(SpaceX)首次嘗試回收運載火箭,打算讓第一級助推器完成任務後在預定平臺軟著陸。雖然火箭成功發射,但回收以失敗告終。SpaceX將繼續研發火箭回收技術,若取得成功,將大幅降低發射成本。
  發射順利回收失敗
  當地時間1月10日凌晨4點47分,SpaceX公司的“獵鷹9”火箭運載“龍”飛船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升空,滿載貨物飛往國際空間站。9分鐘後,“龍”飛船進入預定軌道,繼續飛行,預定將在12日抵達國際空間站。
  與此同時,第一級助推器按照計劃與火箭分離,返回地球。SpaceX在卡納維拉爾角東北方向300公里處的大西洋海面上特意修建了一個降落平臺,希望助推
  器在上面軟著陸。
  遺憾的是,第一級助推器的回收並不順利,雖然如約抵達降落平臺,卻不完全是“軟著陸”,而是在海面浮動平臺“硬著陸”並損毀,降落平臺還被砸出了一些傷。
  SpaceX公司事先承認,第一級助推器有14層樓那麼高,讓它在降落平臺上軟著陸是個不小的挑戰。要知道,降落平臺寬度不到100米;而此前進行的火箭回收實驗的降落範圍卻是方圓10公里之內。
  繼續研究志在節約成本
  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公司將繼續研究。一旦可回收火箭技術成為現實,運載火箭的成本將大幅降低。
  傳統火箭是一次性的,一級、二級助推器燃料耗盡時就完成歷史使命,脫離火箭,減輕重量,使貨倉抵達目的地;所以每
  次發射都要花費巨資修造新的火箭。如果可以回收,同一枚火箭“送貨”之後,返回地球,還可以送回航天機構進行維修,將來再次上陣,循環使用。如此一來,火箭發射的成本將顯著降低。
  中國日報  (原標題:美國“獵鷹9”火箭回收失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dnz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